春节奢侈品消费冰火两重天:广州太古汇人潮汹涌,香港广东道未现昔日盛况
“建议是春节潮汹没有约销售的可以先不用来了。”
小红书博主“小谢你好”在大年初三发布的奢侈盛况笔记中这样写道。配图中的品消商场是广州太古汇,人潮汹涌。费冰路易威登门前排起长队,火两汇人香奈儿则更甚,重天队列绕了店铺两个转角。广州港广在其它博主分享的太古笔记中,Celine和LOEWE等二线品牌门前同样排队。涌香
广州太古汇并非个例。东道
多年蝉联中国百货销售额榜首的未现北京SKP在春节期间复刻店庆景象,有网友称初三当天前往路易威登门店的昔日时候,被告知老花热门款已经售罄。春节潮汹在成都IFS,奢侈盛况香奈儿门店内实行包袋限购,品消补货频率比不上消费者刷卡的手速。
而在海南,大量旅客涌入免税店进行消费。根据海南商务厅统计,1月21日至25日间,全省12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16.85亿元,相较2022年同期增长20.03%,相较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325%。
春节前后恰逢新系列上市和年终奖发放,挑礼送己送人的需求驱动消费欲高涨。而每年年初也是奢侈品牌进行新一轮调价的时候,许多消费者会趁着手上仍有闲钱,希望能在涨价之前购入保值款经典手袋。
路易威登就是最新一个即将涨价的奢侈品牌。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表示通过销售得知,路易威登将从2月18日起上调全球产品售价,涨幅在8%至20%之间。这距离上次调价仅仅过了2个月。
经历了惨淡的第四季度后,奢侈品牌希望能够快速从中国防疫政策转向中获利。LVMH集团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在年度财报会议中称,1月份中国市场表现积极,对未来持有乐观态度。Burberry首席运营及财务官Julie Brown表示,未来将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Bernard Arnault和Julie Brown均对中国游客海外奢侈品消费恢复态势保持审慎态度。
拍摄:范剑磊
此前Julie Brown在财报会议上称,中国内地消费者尚未回到欧洲,目前出境游奢侈品消费仍集中在亚洲。Bernard Arnault则预计,海外奢侈品消费最早也要等到2023年下半年才会出现明显的恢复迹象。
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疫情政策转变后的第一个春节并没有带来足够明显的游客奢侈品消费潮。
香港入境处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月19日至1月23日间,累计有6.2万名内地游客进入香港,其中20日最多,为1.4万人。
根据香港本地媒体报道,尖沙咀广东道等传统奢侈品消费区内的部分门店外虽然出现排队,但未见疫情前人手拎上数个奢侈品牌礼袋的大规模“扫货”现象。有分析师认为,部分消费者会选择前往泰国等价格更为便宜的国家进行奢侈品消费,春节后来港旅客人数或将进一步上升。
澳门的表现稍好,年初一入境澳门游客人数约为5万,其中来自香港的游客为1万。券商瑞信的数据显示,年初三至年初六日均博彩收入高达6亿澳门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Bernard Arnault此前在财报会上称,中国游客已经在澳门大量购买奢侈品。
类似的情况也在伦敦、巴黎等欧洲城市出现。虽然已有部分中国游客在出入境政策后前往这些城市旅游并消费,但和疫情前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出入境政策转变至今时间较短、大量直飞航班尚未恢复都是原因。
此前界面时尚也曾经报道,疫情三年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习惯。奢侈品牌在线上和线下扩张让过去习惯前往海外的消费者,如今倾向于在国内购物。海南离岛免税业态的发展,也让部分消费者愿意直接前往当地免税店。
考虑到2023年春节的特殊性,节日期间奢侈品消费暴涨是正常现象。但若以预测中国奢侈品消费全面恢复并将加速增长,显然并不具备充足说服力。经历了3年疫情之后,消费者重建信心需要过程。而这个春节只是开端。
- ·台媒:台南一废弃工厂今晚发生爆炸,3人受伤
- ·云业务保持强劲 甲骨文第一财季营收猛增18% 新收购Cerner收入创历史新高
- ·起底“脱口秀概念股”ST洲际: 去年八成收入来自单一大客户 超22亿借款逾期
- ·银保监会党委、光大集团党委、中国证监会党委公布巡视整改进展
- ·爱奇艺发布2022Q3财报:当季净增会员数超千万,运营利润和市场份额双增长
- ·辽宁9月12日新增本土感染者“3+22”,均为大连市报告
- ·公安机关加强国际执法合作 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 ·复星系的第30年:资本腾挪,版图收缩
- ·义合控股发盈喜 预计半年期取得股东应占溢利约1400万至1700万港元
- ·工信部将开展医药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聚焦薄弱环节,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提升核心竞争力
- ·零基础上手的沉浸式无人机 大疆AVATA值得入手吗?
- ·北京东城风险点位环境样本为阴性
- ·上海: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
- ·外媒:苹果计划拓展广告业务,在应用商店中新增一个广告位
- ·恒大香港总部被“债主”接管 李嘉诚抄底计划落空
- ·跨界投资1亿元布局光伏支架 *ST中潜能否摆脱业绩“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