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16名华为人带队,深圳龙华又冒出千亿巨头!

16名华为人带队,深圳龙华又冒出千亿巨头

时间:2025-07-07 07:06:52 来源:心口不一网 作者:娱乐 阅读:296次

记者丨覃毅  编辑丨韩璐

10月27日,名华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为人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62.41亿元,深圳同比增长21.67%,龙华基本完成了去年全年的又冒亿巨业绩。

这家在工控界被称为“小华为”的出千公司,主业是名华工业自动化。原本不算知名的为人企业,随着国内工业经济飞速发展,深圳业务顺势起量。龙华

前三季度,又冒亿巨得益于定点车型放量,出千汇川的名华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达到32.65亿元,同比增长83.30%。为人

业界看来,深圳这家硬核潜力股“踩中了筋斗云”,之所以这么猛,很大部分得益于团队的“华为基因”——公司早期有19位联合创始人,其中16位来自华为,从研发到销售模式上,都有诸多借鉴之处。

当前,汇川的市值已经超过1700亿元,从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走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工控生意

国内工业自动化业务是汇川业绩的基本盘。过去,这条赛道上挤满了松下、西门子、BBA、施耐德等国际巨头们。

很多人对工业自动化领域很陌生,汇川提供的电频器和伺服系统,是工业领域的核心器件,简单来说即通过电流转换的技术,控制工业设备的速度和位置。

近些年,汇川自动化业务的营收,占到了半壁江山。具体在今年前三季度,集团总营收162亿元,其中自动化业务就达到83.23亿元,占比过半。

仅今年上半年,汇川在工控业务上,就拿下了20个总价过亿的行业订单,客户分散在硅晶、风电、汽车装备、车用空调、空调制冷、半导体、手机等多个领域。

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35.98亿元,上期95.20亿元,同比增长42.84%。

理解业务的价值,毛利率是一项直观指标。汇川在工业自动化业务上,平均毛利率高达45%,业务价值基本秒杀等动力电池厂商。

为何如此挣钱?有行业人士向《21CBR》解释,“一来,下游制造业有强劲需求,二来,汇川自身的技术壁垒形成了竞争优势与规模效应。”

宁德时代多次提到制造能力对改善业绩的帮助,认为提升制造能力,积极改进现有制造工艺和提升产品质量,可以优化产品缺陷率、一次合格率等指标。

在优化效率环节下功夫的汇川,不只在行业里有刚需,也是工业互联网浪潮的重要力量。

(朱兴明)

创始人朱兴明曾强调,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工业思维,而不是IT思维。前者讲的业务思维,是如何让制造环节更精益化,而不是互联互通,或者流量。

与互联网企业相比,汇川更有优势。

数实融合议题下,朱兴明带着汇川早早站好了位。

双王驱动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持续积累优势后,55岁的朱兴明还有一场硬仗。

早在5年前,朱就将新能源定调为汇川新的增长赛道,并扬言未来15年要打一场以自动化和新能源为核心的“双王之战”。

因房地产行业下行,支撑汇川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工业自动化和电梯大配套业务,增速出现放缓。

凭借工控技术上的优势,汇川将业务延伸到制造新能源车的电驱系统。

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是汽车核心部件,行业数据显示,电驱和电源系统在新能源汽车量产过程中大概占比8%。

“通常一款车的电驱跟电池、电机捆绑在一起看,8%不低。”某车企人士向《21CBR》表示,电驱、电控与电池型号的搭配组合,每款车型上市前都需要相关测试验证并跟工信部报备通过,单个项目的相关验证报备费用就高达百万元。

“报备后不可随意更换,一方面考虑报备费用高,另外零件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上述人士解释。

这些行业壁垒,决定了汇川产品的难以替代性。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客户已覆盖新势力、传统车企等目标客群,另外新增车企定点项目也超过20个。”公司方面表示。

三个梯队

今年9月,汇川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中明确,公司现有业务有三个梯队:

一、支撑公司利润和收入成长的:工业自动化和电梯大配套业务;

二、未来2-3 年增长快速的:新能源汽车电驱 电源系统和工业业务;

三、代表未来战略方向的两个新业务在加大投入力度:数字化业务和能源管理业务。

其中增长线来自于新能源+工业机器人,这种组合,一方面,汇川本身就有工业机器人业务。

工业机器人正不断应用于新能源生产制造产线。睿工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及新兴行业需求拉动。

在更关键的供应链管理上,汇川今年相继在岳阳、常州、南京等地新设了生产基地,基本补足了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业务的市场需求,降低了供应链风险。

据 NE 时代统计,2022 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 9.3%,排名第三(排名前两名为和特斯拉),公司电机控制器产品份额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汇川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 5.4%,排名第五,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 4.9%,排名第五。

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地位得到提升。

长远看,借助新能源市场,朱兴明的业务版图的确多了很多可能性。

(作者:覃毅 编辑:韩璐)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刚裁员又招聘?马斯克打造“硬核”推特又有新动作
  • 5月汽车产销恢复性增长:一汽解放、长安领涨,汽车整车板块再度走强
  • 18只汽车股集体涨停为什么?机构:A股震荡或是布局良机
  • 夫妻院士双双受聘河南高校:林圣彩受聘河大教授,李蓬接掌郑大校长
  • 两天超500万元!汪小菲“发疯文学”后,麻六记赢麻了
  • 突传预警!史上最大泡沫来临?大空头:一旦破灭,将是灾难性的!美国楼市告急,影响多大?美联储如何抉择
  •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 德国已批准向乌出口总价值达3.5亿欧元武器
  • 开盘:国债收益率倒挂预警衰退 美股周一大幅低开
推荐内容
  • 两千亿专项借款加速落地“保交楼”成效渐显
  • 学校停课、景区关闭、交通中断:福建持续暴雨致多地受灾
  • 资深强将掌舵!中银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靠谱吗?
  • 新东方逆市涨超8%,近日旗下直播间销售额增加1777万元
  • 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1日下跌
  • 台积电突发警告:先进工艺产能将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