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以陕西省宜君县为例
来源:金融时报
普惠金融是农村指金融普遍惠及所有群体,特别是普惠向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和其他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金融践思普惠金融对象的考陕“弱质性”决定了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特征。因此,西省县中央银行和各金融业监督管理部门就肩负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宜君职责,通过制定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措施,农村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切实推进全国普惠金融事业的普惠发展。2016年4月,金融践思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复开展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考陕人民银行铜川市中心支行在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西省县前提下,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宜君在县域没有金融管理机构设置条件下,农村实现了普惠金融的普惠政策延伸、机构延伸、金融践思服务延伸和教育延伸,形成了农村普惠金融“宜君模式”,有效推动了县域普惠金融发展,为进一步健全具有群众满意度好、市场接受度高、可持续性强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宜君实践
(一)农村普惠金融教育。人民银行铜川市中支紧紧围绕县域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按照“统筹规划、集散结合、分类施教、突出重点”的原则,构建“六个一”体系,即围绕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一条主线、制定一个金融教育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普惠金融教育培训基地、编制一套普惠金融知识普及读本、开展一场普惠金融专题宣教活动、组建一支金融教育志愿者队伍,旨在普遍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提高其运用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改善生产生活的能力。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宜君县金融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教育工作被写进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宜君县全面深化改革项目;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参与金融活动、运用现代金融工具的能力显著提升,广大群众逐步树立起了“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意识,主动运用现代金融工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二)扶贫小额信贷投放。结合宜君县农村信贷服务存在的问题,统筹金融扶贫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有效整合资金、资源、信息和相关人才等优势,帮助和引导城乡居民参与金融活动,实现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贫成效双提升。一是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信贷资源。二是发挥财政激励引导作用,完善金融服务配套设施。三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元融资需求。最终,探索形成了“扶贫再贷款+信贷+保险+期货+贫困户”和“扶贫再贷款+财政贴息+担保基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特色模式,人民银行总行和宜君县政府共同出资成立的宜君县产业扶贫担保基金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实现增收致富;推出“搬迁贷”“果储贷”等新型信贷产品,为企业、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20余种金融扶贫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4月底,全县存款余额38.55亿元、同比增长11.35%,贷款余额25.63亿元、同比增长 9.58%,信贷规模稳步增加,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金融支农力度持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效果明显。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针对贫困户信用记录不良导致的“融资难”问题,人民银行铜川市中支以试点为契机,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出“失信贫困户信用修复”亮点工作,最终形成“人行主导、政府推动、机构参与”的“五步法”模式:一是成立铜川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在宜君县政府设立农户信用信息综合中心,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二是发挥人民银行主导作用,通过印发《铜川市宜君县贫困人群信用修复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信用修复内容和目标。三是健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发放扶贫再贷款、设立担保基金和过桥基金、购买农业政策性保险(如“扶贫保”“政银企户保”等)、财政贴息等方式,为贫困群体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增信支持。四是引导金融机构突破传统信贷运行机制,创新信贷模式,在贷款条件、程序等方面进行政策突破和倾斜;同时,高度关注失信贫困户信贷资金风险,建立事前审批、事中管理、事后监管全流程的风险管控机制,防范贷款再次形成不良。五是引导形成珍惜信用、关爱信用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征信专题讲座、编制《普惠金融知识系列读本》、开设征信课程、设立“诚信教育示范基地”、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开展信用村创建等多项举措,持续优化信用修复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2022年一季度末,548户失信贫困户开展信用修复,占宜君县失信贫困户的82%,有效破解了失信贫困户的融资难题,彰显了“信用普惠”的价值,形成了信用助力普惠金融发展、金融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便捷支付应用工程,努力构建“基础服务村级办理、综合服务乡镇满足、特殊服务及时解决”的全方位农村支付服务网络:一是开展支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立“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等三种类型的服务点,完成了不同级别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全覆盖。二是因地制宜创新推广新型支付工具,探索手机闪付、聚合支付等新型移动支付方式在乡村的应用,创新推出“银行流动服务车”“背包银行”等便民惠民工作。三是在宜君县交通、医疗、餐饮、购物等场景进行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改造。四是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建设,打造具有普惠金融服务点导航、预约、投诉等功能的“铜川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以上工作增加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的营收,通过创新便捷的金融服务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目前,宜君全县已有354个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实现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城镇地区完成交通出行、公共缴费、餐饮、购物等多领域的移动支付便民项目改造,为当地经济金融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通过信息共享,实现金融服务网络化,有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
农村地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市场主导原则。农村普惠金融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不是第二财政,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改变农村地区过度依赖国家财政、政策性担保的局面。对此,应坚持市场导向,探索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一是以当地资源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我国农村地区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多,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金融发展模式,把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农村。二是以科技为支撑,继续完善农户信用信息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农户信用信息、金融机构信贷信息、政府部门非银信息的互通互享,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三是以差异化监管为保障,对农村金融机构应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在机构准入、业务准入、公司治理等方面适度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金融机构下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资源在农村地区的覆盖和延伸。
(二)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衡量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是: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因此,可在二十国集团(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农村普惠金融特点,设计形成包括普惠金融可得情况、使用情况、服务质量的统计指标体系,并重点突出政策环境及互联网金融等指标,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农村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开展普惠金融专项调查和统计,全面掌握普惠金融服务基础数据和信息。从区域和机构两个维度对宏观总体、分区域、地区农村普惠金融指数进行测算,并形成定期发布制度,以此指导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三)建立金融知识宣教长效机制。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金融教育国际网络合作,在我国选取了10个代表性城市开展金融素养和普惠金融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金融知识是我国消费者整体金融素养水平中的薄弱环节,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因此,要结合农村实际,构建金融知识宣教长效机制。如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大对金融从业人群的专业培训、发挥市场机构在金融知识宣教方面的“引路人”作用、强化金融知识宣传力度、拓宽金融知识宣传渠道等,以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防控区域性金融风险、提升农村地区金融素养、保护人民权益。
- ·北京疾控:市民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倡导非必要不离京
- ·美媒:中国将启动月球基地建设计划
- ·裁员、改制、电商梦,估值200亿的小红书挺不起“腰杆”
- ·天津:职工购买家庭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限额将提至80万元
- ·“30分钟必送达”的达美乐在港上市又近一步
- ·国家烟草局发布电子烟有关企业境内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进行前置审查的实施细则
- ·银保监会:继续加大老年人、儿童、新市民风险保障力度
- ·中纪委网站刊文披露浙工大原副校长陈鹰“高尔夫腐败”细节
- ·第二支箭扩容首批民营房企落地,中债增进公司已收近百家“意向书”
- ·两个中部老二,突然发威
- ·北京:这些人员请立即报告
- ·上市24年营收未破30亿:杏仁露撑场销售难出北部 承德露露太佛系?
- ·裁员潮席卷华尔街!新出路是这个?
- ·Wedbush:予慧荣科技“强于大盘”评级 博通等或是潜在买家
- ·北京7地升级中风险区
- ·电池租赁买断引起用户争议,蔚来回应:改选买断的用户数量极少。
- ·Raymond James:3B家居新融资难改业绩疲态 下调评级至“跑输大盘”
- ·安徽淮北市原副市长胡亮被双开:参加迷信活动、搞政绩工程
- ·利好突袭!免税概念表现活跃,行情启动?
- ·特朗普社交媒体Truth Media盘前涨5.57% 特朗普表示不会重返推特
- ·我市14个社区上榜省第六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
- ·律师解读蜜雪冰城员工猝死:上班一天也属试用期,应享有工伤待遇
- ·5倍薪酬,不限学历,不限学校!华为再招“天才少年”,但有这些要求……
- ·沈阳: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
- ·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应符合7大要求 可提供的产品明确
- ·世界知识产权日|保护核心技术 软件著作权披铠甲